“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一首《七子之歌·广州湾》唱出了湛江的亘古沧桑、岁月烟云,也形象地说明这座港城是我国的“天南重地”,祖国的南大门。
怀抱历史,继往开来。今日的湛江,承载着改革开放赋予的生机与责任,实现了发展蜕变,这座南方大港继成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后,又被定位为我国首批“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全国经济海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而湛江钢铁、石化、航母产业群的集聚合力,也让港城跨越发展,焕发生机。
发挥大港优势“宽怀大肚”广纳“八方巨轮”

资料图
1953年,面对当时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在湛江建设一个全新的商港。解决困难,自行设计。1956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现代化深水海港——湛江港正式开港。
三面环海的湛江,水域宽阔,水深浪平,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自1956年开港以来,湛江港从2个万吨级泊位,年吞吐量不足90万吨的港口,发展成为拥有37个生产性泊位,年吞吐量接近3亿吨,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的南方大港,这是当年的湛江港人未曾想到的。
“海运百年无我份,而今奋起多兴旺。”目前,湛江已成为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一带一路”战略支点港口、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体港、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和中国南方能源、原材料大宗散货的主要流通中心。在拥有30万吨级航道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航道改扩建工程,满足40万吨级船舶通航,从而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适应目前全球物流市场变化。
港口的兴旺发展,一线工人最有感触。湛江港铁路分公司杨向东已经在港口工作了28年,体会到现在的工作相比以前更忙碌了。作为湛江港下属铁路公司,分公司的工人现在每天需要装卸超2000多辆卡车的货物。而“机车医师”杨向东说,他的工作状态也从过去的“慢慢修”转变为对应运火车“零故障”的工作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湛江港改制完成,港口形成了跨越式的发展,30万吨位深水航道的建成,也使得湛江成为亚洲地区的领先大港。”谈到港口的未来建设,湛江港发展部规划科副科长罗国强说:“我的年龄在一天天增加,看到湛江港也在一天天变大,作为港口人我很自豪。随着未来港口布局的进一步扩大,我们有信心将港口吞吐能力扩倍,‘再造’一个湛江港!”
站在忙碌作业的湛江港码头上,湛江港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龙海东指着美丽平静的海湾对记者说:“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湛江港也要乘风而上,顺势而为。我们在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支点港口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能力,努力建设成国内一流,区域领先,绿色与智慧并存的港口。”
紧紧围绕国家以及广东省、湛江市关于“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湛江港将实施“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湛江港岸线长度将达到11700米,生产性泊位增加至44个,通过能力将从2017年的10063万吨增加至17000万吨。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2021/08/27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