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库布其治沙“黑科技”创新显威力
2018-08-08 09:32:17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架飞播造林用的飞机起飞(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7日电题:库布其治沙“黑科技”创新显威力

  新华社记者于嘉、彭源、勿日汗

  与库布其沙漠初见,人们就被敦厚的绿色震撼了。那一丛丛、一簇簇的沙柳、柠条和花棒,给连绵沙丘披上绿衣,抹掉了荒寂与苍凉。无垠黄沙,是它的前世;满目绿洲,是它今朝的容颜。

  游客穿行于沙海绿洲之中,宛如零星开放的花朵,给库布其增添几许生机。在穿沙公路两旁,他们不时遇到植树造林的治沙人,正用一个个新奇的技术扮绿沙漠;他们驻足观看,探寻这片广漠中的绿色传奇。

  走到一处沙谷,只见亿利集团的两名治沙人员,一人手持1米多长的自制水气枪,在沙地冲出一个深约1米、直径5厘米左右的栽植孔洞;另一人将沙柳苗插入孔中,再用水气枪给苗浇水。

  来自江苏、四川等地的游客好奇地看着,还跃跃欲试上手体验。“在城市里种一棵树都要花些时间,而在沙漠里采用这种‘黑科技’,十几秒就能种下一棵沙柳,太神奇了。”成都游客刘杰秋说。

  亿利集团治沙专家张吉树介绍说,若用传统方法,在沙漠挖坑、插条、填土、踩实要四五分钟,用水气法种树就像给沙漠做微创手术一样,提高了效率和成活率,还减少了对沙土的扰动。

  张吉树说,这项技术是从治沙人长期的造林实践中提炼和发展的,2011年研发成熟,2013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仅库布其沙漠就有150万亩采用该技术治理,如今还被用于科尔沁沙地和腾格里沙漠的治理项目中。

  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示范甘草平移法(7月24日摄)。新华社发(卢烨摄)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库布其沙漠,恰如一把弓弦,把黄河拉成“几”字形,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曾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

  漫漫治沙路,创新技术是精准治沙的重要推动力。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在地方政府、治沙企业和沙区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沙技术被研发出来。

  站在库布其沙漠深处一个名为“那日沙”的地方,稀疏乔木和低矮灌木遮盖了连绵的沙丘。林木间,一根高十多米的标尺立在沙上。标尺上每隔一两米悬挂一个年份标牌,最高点是2009年,向下依次为2012年、2014年、2016年。

  “每个标牌都反映了当年的沙丘高度。”张吉树说,治沙人采用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使沙丘高度明显降低,这项技术利用削峰填谷原理,先确定流动沙丘所在地的主风向,然后在迎风坡四分之三的高度以下种植灌木,未造林的坡顶便会被大风逐渐削平,栽植灌木的地方得以固定。

  据统计,2009年至今,亿利集团利用风向数据法造林技术,在库布其沙漠种树30多万亩,治理区沙丘高度平均下降三分之一左右。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